全 优 职 业 培 训 学 校 ​打 造 中 国 全 优 教 育 第 一 品 牌
同等学力申硕条件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同等学力申硕条件 > 家庭教育指导师2021年新政(报名条件是什么)

家庭教育指导师2021年新政(报名条件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1-13 16:52:56 同等学力申硕条件 浏览次数:472

这段时间,我的朋友圈经历了“地震”般的波动。

距离期末考试一个月,很多妈妈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毕竟这是“双减”后的第一个期末,孩子究竟学得怎么样,大家心里都没数。

“既想知道结果,又怕知道结果”,说的就是妈妈们的矛盾心理。

小学一二年级:规定不进行纸笔考试,那怎么判断孩子学习效果?

小学三四年级:可以进行模拟考试了,怎么才能让孩子冲到前面?

小学五六年级:再不拼一把就进不了好初中,孩子的未来怎么办?

初中:据说只有一半孩子能上高中,孩子现在努力,还来得及吗?

实不相瞒,同事孩子目前五年级,“双减”后别提多高兴了,平时只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对于父母交代的补充习题统统不在意,期末复习更不当回事,美其名曰“我要快乐学习,不能太累”,同事每天想着法子督促孩子学习,可怎么也推不动。

随着各地寒假提前放假的通知出来,想着期末复习时间屈指可数,同事更是急得直挠头,很怕孩子的期末成绩太难看,让她这个985大学毕业生情何以堪。

同事的经历,不是个例,很多父母忍不住发出灵魂拷问,面对双减后的第一个期末考,自己内心难以平息,孩子为何波澜不惊?

似乎孩子们对“考试”检测学习效果的意义,以及考试的状态都在变得陌生。

一张试卷,映照出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学习状态,还有不同家庭面对“双减”政策的真实状态。

回首过去的2021年,“双减”无疑是热度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教育改革举措之一。无论校内还是校外,无论家长还是学生,都经历了心理调试、行为调整和状态调转。

一个学期下来,面对“双减”政策和一系列配套举措,我们都需要进一步适应和重新调整。

期末考试不足两周:孩子是“开盲盒”还是“大丰收”这两点很关键

 

“减”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这个学期以来,孩子的作业变少了,花在培训班上的时间也减少了。所以,学生拥有了很多空闲时间。

这些时间怎么安排?不同的家庭呈现出不同的态势。

有的父母很焦虑,认为孩子一定要赢在起跑线,越是小学阶段越是不能放松,所以一直盯着孩子学习,给孩子增加额外学习任务,借以巩固孩子的学习效果。

有的父母很佛系,认为孩子能学多少就学多少,儿孙自有儿孙福,父母无需提醒孩子学习,加之自己上班很累,下班后只想躺着刷刷手机,轻松一点。

而对孩子来说,更是呈现两极分化:本身目标坚定、有好的学习习惯的孩子,会在课堂认真听讲,回家后主动查漏补缺;而原本缺少目标、行为懈怠的孩子,则会在课堂上马虎对待,回家后也不及时巩固,导致第一天学完,第二天就忘光了。

要知道,“双减”政策不是让家长袖手旁观,而是在让教育回归学校的同时,也重申家庭教育的意义,呼吁家长对孩子进行规划和指导。

“双减”也不是让孩子从此疏于学习,只顾着疯玩,而是在解放孩子时间的同时,考察孩子的内驱力和自制力,鼓励孩子发展其他能力,成为复合型人才。

这样看来,其实“双减时代”也就更考验家庭教育在孩子个性化发展方面的作用了。

看过这样一组对比图片。

一个男孩每天早起读书,妈妈也和他一起读书,两人互相提醒和监督,收获了长足进步。

期末考试不足两周:孩子是“开盲盒”还是“大丰收”这两点很关键

 

一个男孩则躺在沙发上玩游戏,妈妈大力支持:“感谢双减政策,不然哪有机会玩手机啊!这技术应该来说还算可以吧。”

期末考试不足两周:孩子是“开盲盒”还是“大丰收”这两点很关键

 

信息时代,适当的手机游戏,的确可以起到调节孩子学习生活节奏、减轻压力的作用,但是与之相对的,是过度使用电子屏,则会对孩子深度阅读的能力产生干扰。

让孩子放松,是为了有精力更好地平衡学习和生活,并不是彻底撒手不管。

这两个孩子的未来,都藏在当下的状态里。父母引导孩子一起学习,孩子就能拥有更加开阔的未来;父母对孩子放任自流,那么孩子的未来很大可能越走越窄。

泰曼·约翰逊说过:“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

双减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更好地平衡孩子的身心发展,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缺席,只让孩子在校园学习几个小时,回家后不陪伴和不规划,那么孩子的未来就会岌岌可危。

期末考试不足两周:孩子是“开盲盒”还是“大丰收”这两点很关键

 

调整认知,这两个方面万万不能“减”

网上有句话说得很扎心,所谓“双减”,“减掉”的是不优秀的孩子,“减掉”的是不重视教育的家长。

虽然是句调侃,但道理确实如此。

双减之后,我们的孩子依旧面临着残酷的高考选拔竞争,这是无论如何也减不掉的。

如果家长错误理解“双减”,认为自己可以完全“放养”孩子,不用进行科学规划和精心陪伴;如果孩子错误理解“双减”,认为自己可以彻底“放飞”,从一开始就没有抓好学习习惯,导致孩子不会学习,不自律,没有具备适应学校生活的能力,那么不论未来是否走高考这条路,都会很艰难。

因此,在“双减”政策之下,以下两件事情绝对不能减。

1. 家长的关注不能减

“双减”,减的是孩子的压力与负担,而不是减少父母的责任和担当。

《人民日报》曾发文提醒广大父母:“教育好孩子,是你这辈子最重要的事业。”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肩负着教育和引导孩子的第一使命。孩子如何才能经风雨而不易折,遇困难而不放弃,背后蕴藏的是父母的深沉智慧。

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这样才能更好地点燃孩子的成长渴望。

此外,孩子的心理状态也不能忽视。只有心智健全、身心两健的孩子,才能从容管理自己的人生。父母可以通过日常观察和量表使用来更好地了解孩子和及时疏导孩子,帮助孩子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2. 孩子的自驱力不能减

前面已经说过,“双减”减少的只是作业总量和课外培训,并没有减少学习任务、考试难度和升学压力。

对孩子来说,学习还是自己的事情,比起监督和提醒,父母要做的更重要的举措是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引导孩子全情投入,认真钻研,如此,才能在成长这条道路上一直向前,持续提高。

前央视主持人李小萌分享了自己采访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的小故事。

钱教授的儿子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但是喜欢电子游戏,钱教授没有采取断网和砸电脑等粗暴手段,而是换位思考,亲自尝试这个游戏后发现很有意思,就到处搜罗设计巧妙、制作精美、历史题材丰富的游戏,推荐给儿子。

慢慢地,儿子开始跟他讨论一些非常偏僻的历史问题,还主动查阅资料,自发学习。再后来,儿子去日本留学,学的就是历史专业,甚至因为常玩日本游戏,连日语考试都轻松过关。

钱文忠说:“既然没法让孩子不玩游戏,那就让他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获得最大化的发展和成长。”

这个故事给我们启发,父母要想激发孩子的学习自驱力,一定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天赋特长,慢慢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期末考试不足两周:孩子是“开盲盒”还是“大丰收”这两点很关键

 

在双减时代,什么才是孩子的加分项?

什么才是好的家庭教育?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一句话:“父母给予孩子正确思维阵地,就等于给了他面对世界的依仗。”

全国政协委员唐江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

所以,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家长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明白“双减”的目的,把孩子培养成集学习、体能、特长、审美、心理健康、动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以下两种能力,越早培养越好。

1. 阅读能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清华附小校长、特级语文老师窦桂梅也说过:“不爱阅读是潜在的差生。”

这就意味着,孩子的学习绝对不能只停留在课堂和作业,而是要拓展到课堂外的阅读。父母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持久的阅读习惯,既能帮助孩子开拓眼界和增长知识,也能培养孩子的情商和智商。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在家中安排一个读书角,也可以全家共同制定一个阅读时间,每人捧一本书,阅读经典、阅读哲学、阅读历史。孩子通过书籍和先贤对话、和自己对话,能不断丰富认知与成长。

2. 自我管理能力

前不久,复旦图书馆打卡记录登上热搜。

孔同学一年中有1424次打卡记录;陈同学在馆时长达到2325.5小时;李同学168次在医科馆早8点开馆时准时踏入图书馆……

期末考试不足两周:孩子是“开盲盒”还是“大丰收”这两点很关键

 

网友纷纷感慨,学霸和学渣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自律。在任何事情上,都是自律者出众,懒惰者出局。

我们知道,孩子的未来终究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离不开一点一滴的学习和积累。

而学习的快乐,就在于不断求索,不断思辨,从而体验到学习的甜头,变成一个“思考+学习”的驱动循环。

“双减”之下,父母要引导孩子从大局着眼、从细节入手,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此外,还要帮助孩子培养一些基础能力,比如时间管理能力、自理自律习惯、运动习惯等等。

写在最后:

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查漏补缺。在此提醒广大父母,在放平心态的同时,可以帮孩子拓展认知,提升发展空间。

学习是一段漫长的旅程,只要踏实努力,总会迎来收获。

祝福我们的孩子,真正无惧无畏,怀着希望和勇气,奔向光明未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qykedu@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姓 名:
邮箱
留 言:

https://tb.53kf.com/code/client/7882d5ab6ca01c8c966619b40bfec61a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