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优 职 业 培 训 学 校 ​打 造 中 国 全 优 教 育 第 一 品 牌
同等学力申硕条件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同等学力申硕条件 > 碳排放管理师认证机构(第三方核查机构名单)

碳排放管理师认证机构(第三方核查机构名单)

发布时间:2022-02-19 15:29:48 同等学力申硕条件 浏览次数:544

中国正向世界呈现出一场前所未有的低碳、环保冬奥。

2月1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行的“美丽中国·绿色冬奥”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以实际行动兑现了“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向世界集中展现了中国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强决心和不懈努力。

此前在2月9日,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组委例行新闻发布会指出,“根据目前核算,北京冬奥会将实现全部碳中和目标。”

多种低碳措施上线,“绿色办奥”史无前例

“北京冬奥的绿色低碳格外好。”王金南在发布会上说,这届冬奥会充分改造利用鸟巢、水立方、五棵松等原有奥运场馆,新增场地从设计源头减少对环境影响,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成为世界上第一座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系统制冰的大道速滑馆,碳排放趋近于零。冬奥会全部场馆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常规能源100%使用绿电。冬奥会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占全部赛时保障车辆的84.9%,为历届冬奥会最高。

开幕式上以“不点火”代替“点燃”、以“微火”取代熊熊大火,充分体现低碳环保,是绿色奥运的新起点。通过使用大量光伏和风能发电、地方捐赠林业碳汇、企业赞助核证碳减排量等方式,圆满兑现北京冬奥会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北京冬奥会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个“碳中和”的冬奥会。

北京冬奥会温室气体核算时间范围为2016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分为赛前筹备、赛时运行和赛后拆除3个阶段。除北京冬奥会筹办和运行过程、场馆和交通基础设施外,观众产生的碳排放均纳入计算范围。

根据北京冬奥组委发布的《北京冬奥会低碳管理报告(赛前)》(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8年预估计算,北京冬奥会2016-2022年温室气体基准线排放总量为163.7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量前三为观众,占排放总量的49.6%;场馆建设改造占21.4%;交通基础设施新建占6.2%。

2021年,根据北京冬奥会赛事筹备动态及场馆建设实际活动水平数据,北京冬奥组委对温室气体基准线排放量进行了修订。修订后,预计2016-2022年北京冬奥会实际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02.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北京冬奥会是如何实现碳中和的?

《报告》显示,北京冬奥会的低碳管理包括两方面:一个是碳减排,一个是碳抵消。北京冬奥组委在2019年所公布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低碳管理工作方案》,提出了北京冬奥会从低碳场馆、低碳能源、低碳交通和北京冬奥组委在行动方面提出了18项碳减排措施。通过冬奥组委低碳办公、低碳交通、低碳能源、低碳场馆等措施,最大限度进行碳减排。对无法避免及无法减排的排放量采取碳抵消措施。保障北京冬奥会“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

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国家体育场等奥运场馆改造工程产生的碳排放相比重新建设场馆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值得关注的是,国家速滑馆、首都体育馆、首体短道速滑馆、五棵松冰球训练馆4个冰上场馆5块冰面使用最清洁、最低碳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可大幅降低制冷系统功率,节约能源,实现更高质量的冰面。

冬奥会比赛期间天气寒冷,场馆之间,接驳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的穿梭巴士,超过八成是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此外,北京冬奥会全部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并且部分场馆已提前在建设期就实现了100%“绿”电供应。自2019年至2021年6月30日, 21个北京冬奥会场馆(含北京冬奥组委首钢办公区)提前实现常规能源需求100%由可再生能源电力满足,绿电交易结算电量约1.6亿千瓦时。

作为北京冬奥官方合作伙伴,国家电网、三峡集团等企业也以赞助核证碳减排量的形式,分别向北京冬奥组委赞助2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碳抵消量。

除此之外,本届冬奥会还采用了人工造林等林业碳汇、引导社会大众的碳普惠制等方式对排放的碳进行抵消。《报告》显示从申办北京冬奥会开始,造林项目就被确定为碳抵消的主要措施。2016年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张家口市50万亩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工程的碳汇量、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期间北京市71万亩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的碳汇量,均已核算并无偿捐赠给北京冬奥组委。预估碳抵消量分别为57万吨二氧化碳当量、5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2020年7月2日,北京冬奥组委正式发布并上线“低碳冬奥”微信小程序,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记录用户在日程生活中的低碳行为轨迹,减少日常生活的碳排放。截至2021年12月底,已有110324用户参与。

尽管最终的减排核算还未出炉,但国际对冬奥会的减排举措赞赏有加。《自然》杂志撰文指出,“北京冬奥会所采取的减排措施大大超过往届冬奥会,尽管此次冬奥会减少的碳排放只是中国总碳排放的沧海一粟,但它证明了在更广范围活动中实现碳中和是可行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qykedu@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姓 名:
邮箱
留 言:

https://tb.53kf.com/code/client/7882d5ab6ca01c8c966619b40bfec61a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