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优 职 业 培 训 学 校 ​打 造 中 国 全 优 教 育 第 一 品 牌
同等学力申硕条件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同等学力申硕条件 > 学历提升机构比较好的(这是考场最受欢迎的顶流理论)

学历提升机构比较好的(这是考场最受欢迎的顶流理论)

发布时间:2021-10-18 17:06:42 同等学力申硕条件 浏览次数:422

“内爆”、“外爆”、“超真实”……这些玄之又玄的词汇并非摘自某部科幻小说,而是来自于我们的专业课书本。关于这些概念,书中或长篇大论或几笔带过,但不论长短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理解困难!

每个字我都认识,组合到一起怎么就看不懂了呢?这些晦涩难懂的学术概念困扰着一届又一届新传学子,猫哥团队一直希望能用更简单的话语和更清晰的逻辑为大家梳理那些“不说人话”的学术概念~

此前,我们已经为大家详细解读了“媒介考古学”的前世今生(点击查看),今天,我们继续沿着媒介研究的脉络向下走,寻访麦克卢汉留下的遗产,并为大家解读又一个学术谜语:“内爆”(implosion)。

1

来源:麦克卢汉的谜语

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大名我们都再熟悉不过,他绝对可称新传领域的学术巨星:虽然围绕他“学术”观点的争议一直颇多,但其巨星般的影响力大概没人会否认。

和大部分学者不同,文学专业出身的麦克卢汉拥有非常独特的写作风格。他那晦涩难懂的语言在其代表作《理解媒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大量天马行空的奇妙比喻被堆砌到一起,而主题却被散落于全书各处,核心思想极难把握。正因此,一些学者认为麦克卢汉只是在故弄玄虚,并无真正有价值的内容。但在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麦克卢汉“谜语”般的奇思妙想给后世留下了诸多启发。

新传考研||答题万金油,这是考场最受欢迎的顶流理论

加拿大媒介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1911-1980)

关于麦克卢汉的奇思妙想,我们熟知的有大致四条:“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冷媒介热媒介”、“全球村”。

这些概念的含义虽不易直接理解,但从字面也能窥见一二,可“内爆”这样的词汇就像实打实的“谜语”了。内部爆炸?向内爆炸?媒介的变迁发展和爆炸有什么关系?

新传考研||答题万金油,这是考场最受欢迎的顶流理论

2

概念:什么是内爆?

实际上,麦克卢汉虽提出了“内爆”,但他自己并没有留下详细的解释。这一词汇只是出现在《理解媒介》一书的序言开头,文中麦克卢汉这样说道:

凭借分解切割的、机械的技术,西方世界取得了三千年的爆炸性增长,现在它正经历内向的爆炸。在机械时代,我们完成了身体在空间范围内的延伸。

今天,经过了一个世纪的电子技术发展之后,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又得到了延伸,以至于能拥抱全球。就我们这个行星而言,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已不复存在。我们正在迅速逼近人类延伸的最后一个阶段——从技术上模拟意识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创造性的认识过程将会在群体中和在总体上得到延伸,并进入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正像我们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凭借各种媒介而得以延伸一样。

什么是“内爆”?内爆指界限的模糊,是电子媒介作用下人对事物整体感知和思维的特性以及各种社会功能的聚合效应。内爆是消除所有的界限、地域区隔或差异的后现代性过程。它包含两个维度:

①物理空间上,媒介使人的感官得到延伸,因此,地理意义上的距离消失;

②虚拟和现实之间界限的模糊,即拟态环境和现实环境的模糊。

我们已经为内爆下了一个定义,但你真的能理解吗?凭什么内爆代表界限的模糊?爆炸怎么会代表一种聚合效应?请说人话!

新传考研||答题万金油,这是考场最受欢迎的顶流理论

其实“内爆”这一概念,本身是相对于“外爆”(Explosion)而言的。不管是内爆和外爆,这些概念都建立在麦克卢汉所谓“媒介作为人的延伸”的基础上,这里的爆炸导致了延伸方式的改变,根据改变方向的不同,我们将其区分为“外”和“内”。

首先,何为外爆?我们用最浅显易懂的话语来描述:在印刷时代之前,人类的感知系统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比如在口头传播时期,听觉和视觉被同时运用。但是,文字产生之后这种平衡被打破,视觉从各个感官中被延伸、放大,这种延伸在印刷技术发明之后又被进一步的强化。

另一方面,当时文字和印刷技术产生之后,人们只是克服了信息保存在时间上的困难,空间的阻隔仍然没有被打破,传递的滞后性仍然存在。同时,文字对事物的记载,本身就已经与场景发生了剥离,人们可以将被凝固下来的事物反复审视。那么在印刷技术时代,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审视,于时空上完全与事物拉开距离,这就使人们形成了超脱于行动之外的认知习惯。

所以我们想象一场向外的爆炸:在印刷时代,传播方式改变带来的这种爆炸,将人的“视觉”“听觉”等等感官“炸”的分离开来,它们中有的强有的弱,有的离我们近有的离我们远,同时我们感官触碰到的往往是文字,时空上我们与事务本身也被拉开距离。

此时,人、感官、事物等等各部分,呈现了一种分裂、离散的状态,而这样的状态就是所谓“外爆”造成的。当我们明晰了何为“外爆”,相对的”内爆“就很好理解:纸质媒介之后电子媒介横空出世,这不再是单一的某个或者某几个器官的延伸,而是整个人神经中枢的延伸,我们感官体会到的是同步的、综合的、拟真的场景,上面描述的那种分裂,离散的边界被重新模糊,于是传统的外向的爆炸调转了方向,简称“内爆”。

麦克卢汉的内爆概念旨在说明,机械时代与电力时代的交替导致了自然、社会和人三者之间关系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首先,内爆是指与“身体的延伸”相对立的“意识的延伸”,前者是机械时代的特征,后者是电力时代的特征。相对人的心理来说,内爆使地理意义上的距离变近,甚至消失,人具有了拥抱地球的能力,地球变为“地球村”。

其次,内爆导致模拟时代的到来,因为电力时代媒介的强大制造和流播功能使得整个社会被媒介的信息所笼罩,这表明真实已经成为过去,对真实的模拟开始统治人们的意识,成为人们认识事物所依赖的基础。

可以说麦克卢汉的媒介研究给我们带来了两个启示,首先是对媒介的理解上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那就是媒介本身对社会和人的影响大于媒介传播的内容,从而我们应该开始对媒介的形式进行反思。另一方面,媒介( 或说技术) 既然将人类逼向了一个绝境,那么我们需要反思,在技术高速发展并将一个越来越丰富的物质世界带给我们的时候,我们如何保持人的独立性,如何在媒介面前保持我们的主体性。

3

发展:鲍德里亚的忧虑

“内爆”概念被提出以后,便被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的思想家关注,并且它带来的思考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传播学领域。法国思想家让·鲍德里亚便借用了“内爆”这一概念,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理论中,并且就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做出了自己的解读。

新传考研||答题万金油,这是考场最受欢迎的顶流理论

法国思想家,让·鲍德里亚(1929-2007)

“仿真”、“超真实”和“内爆”是构成鲍德里亚媒介分析的主要概念,其中“内爆”便是从麦克卢汉的理论中借用的。在对内爆概念的借用时,鲍德里亚同样看到了电子技术这种消除时空障碍的力量,而对这种力量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中,他则注意到“内爆”的影响更具有一种消除所有的界限、地域差异的趋势。

在这个趋势中,首先是真实与虚拟之间界限的消除。媒介所制造出的信息符号已经成为我们赖以感知世界的主要手段,媒介可以通过信息符号来建造虚拟的世界,这便是鲍德里亚所说的“仿真”,进而由此产生“超真实”的幻境。

如今,人们已经逐渐把媒体传播的虚拟符号等同于真实去接受,甚至它们比真实还要真,于是形成了超真实的幻境。媒介的这种“仿真”和“超真实”便构成了真实与虚拟之间界限消除的过程。

在鲍德里亚看来,“内爆”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概念,它最终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是意义的虚无,因为媒介在制造“真实”的过程中也在吞噬意义,并且拼贴意义、制造意义。鲍德里亚的观点和拟态环境、议程设置理论非常相似,媒介虽然不能控制我们怎么思考,但是它可以左右我们想什么。

鲍德里亚最终的焦虑便是整个社会的内爆,“所谓整个社会的内爆,在鲍德里亚看来,就是当媒介在人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把任何互动通通内爆为一个平面,内爆为一个单向度的时空现实之际,整个社会交往和社会价值都被瓦解了。”

也就是说,媒介将社会的各个界限通通摧毁,整个社会的层次感消失了,所有的观念、价值都将在同一个层面下被呈现在人们共同的视野中,这时候价值判断将受到空前的冲击,超量的呈现造成了无从选择或价值的混乱。“内爆”最终成为社会内部的破坏和颠覆力,意义和价值在内爆为平面的社会中被摧毁。

鲍德里亚认为,人们在这种环境下会对信息产生麻木的沉默从而失去反抗力,媒介由此成为社会的控制力量,如果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媒介不会只控制我们想什么,还会控制我们怎么想。

4

比较:悲观者vs乐观者

从麦克卢汉到鲍德里亚,“内爆”这一概念的内涵重心已经发生了明显偏移。麦克卢汉的内爆主要针对技术媒介,是感知上的内爆;而鲍德里亚则把范围扩大到整个社会,讨论真实、价值、意义的内爆。

内爆在鲍德里亚的后现代主义论述中显然已经成为一个负面的词语,它摧毁了真实、意义和价值的界限,在社会内部成为一种破坏、一种颠覆,最终,这种内爆又变成了对个体的摧残。显然,鲍德里亚使用的内爆已经远离了当初麦克卢汉提出这一概念的初衷。

鲍德里亚对社会的“内爆”充满忧虑, 他重点关注的是其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而麦克卢汉虽然也说“内爆”将带来一个忧虑的时代,但是在他的视野里,这并不会让电子媒介成为鲍德里亚所指出的失控的力量,相反人们能够抵御和跳出电力媒介所带来的这种忧虑,并且人们的参与意识将大大提升。

麦克卢汉要做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理解媒介,通过解剖的方式而不是批判的方式,从而让各种技术的延伸在我们的掌控中为我们服务。也正因如此,不少人认为麦克卢汉是大众媒介的辩护者,亦或是技术决定论的支持者。

事实上,麦克卢汉只是一位单纯的媒介研究者,媒介在他面前就好比一部文学作品之于文学批评家一样; 而鲍德里亚则更多的从社会学视角出发,在他看来媒介首先是影响社会的诸多因素之一,因此他对媒介的分析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那么对于麦克卢汉,阅读媒介本身就是他理论探索的目的,理解了媒介便理解了社会。这大概也是他们在“内爆”问题各自走上不同道路的重要原因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qykedu@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姓 名:
邮箱
留 言:

https://tb.53kf.com/code/client/7882d5ab6ca01c8c966619b40bfec61a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