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优 职 业 培 训 学 校 ​打 造 中 国 全 优 教 育 第 一 品 牌
同等学力申硕条件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同等学力申硕条件 > 碳排放管理员证书原题(报考条件看过来)

碳排放管理员证书原题(报考条件看过来)

发布时间:2022-01-12 17:11:19 同等学力申硕条件 浏览次数:375

钜派视角:节能减排初见成效下的“双碳”演绎

钜派视角:2022中国“双碳”主线如何把握?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围绕“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提升重要功能性区域的保障能力”、“实施能源资源安全战略”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为底线,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平稳过渡,稳妥有序、循序渐进推进碳达峰行动,确保安全降碳。

近期,在2022年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研究报告发布会上,《后疫情时代中国能源经济指数变化趋势》、《全国碳中和目标下各省碳达峰路径展望》、《中国碳市场回顾与展望(2022)》等八份研究报告向外界展示了上一年度国际和国内能源经济与气候政策形势的变化及相关研究成果,包括能源经济指数、国际原油价格、全国各省碳达峰路径展望、中国碳市场回顾与展望等多项内容。

低碳愿景引领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

《后疫情时代中国能源经济指数变化趋势》报告表示,2020年疫情初期,宏观经济触底,而能源经济企稳并带动宏观经济回暖。2021年疫情后期,宏观经济反弹,能源经济平稳上升,稳固应对疫情反复带来的影响。总体来看,疫情期间,能源经济指数攀升后回稳。究其原因,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高质量发展下,新能源和传统能源协同并进:疫情初期,新能源车电池、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应用等新能源行业加快升级,刺激经济复苏;后疫情时期需求反弹,煤炭等传统能源行业加大供给,起到“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全国碳中和目标下各省碳达峰路径展望》则对各省市自治区梯次有序实现碳达峰进行分析。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经济发达省份,以及青海、云南、贵州等具备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的省份建议先行达峰。河北、四川、吉林、江西、广东、新疆等省份在经济增长势头明显、能源转型势头强劲的条件下,需争取与全国同步实现达峰。内蒙古、山西、山东、辽宁、黑龙江等省份需要在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争取尽早达峰。《中国碳市场回顾与展望(2022)》在回顾2021年7月正式开市的全国碳市场时认为,碳交易市场运行较为稳健,价格基本平稳,临近履约期交易活跃度急速攀升。从试点到全国,中国碳市场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开始发挥节能减碳资源有效配置的功能。预期2022年后全国碳市场将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增加市场参与主体,丰富交易产品,完善制度规则,强化和其他减污降碳政策措施的协同性,并开始探索国际化的道路,成为推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力量。

八大重点行业碳排放合计约8成

近期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碳排放排行榜(2021)》显示,今年登榜的100家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高碳排放公司,分布在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八大重点高耗能行业。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上榜企业合计碳排放占全国超40%,强度行业特性明显。榜单上的百家上市公司,在中国的减碳行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20年度,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为99亿吨,而上榜的100家上市公司,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合计44.24亿吨,占全国总量约44.7%。

钜派视角:2022中国“双碳”主线如何把握?

 

*图片来自网络

从分布来看,上榜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体现了一定的“二八效应”。排名前二十的企业,均为各自领域的龙头,2020年度排放量都在5000万吨以上,合计排放约占百家企业总排放量的62.5%。而碳排放总量排名前十的企业,2020年度排放量均超过1亿吨,合计排放约占百家企业总排放量的46%。这些来自电力、建材、石化、煤炭等行业的重点企业,排放总量几乎接近剩余所有企业排放总和。

据中创碳投统计,八大重点行业合计碳排放量约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约80%,电力、钢铁和建材这三个行业占据其中的86%,是目前减排工作的重要抓手。石化、化工、建材(包含水泥)、钢铁、有色、造纸、航空这七个行业,将陆续被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为支撑全国碳市场建设运行,八大重点行业已经连续多年开展碳排放数据核算,而上市公司在低碳方面的表现,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投资决策因素

经济视角:碳排放权即发展权

发展中经济体高速发展的初期阶段通常以高耗能、高排放、资源型的工业为主,工业推动经济增长的粗狂模式需要化石能源的消耗,发展中的经济增速与能源消耗及碳排放份额变化趋势均表现的“高度一致”。而高碳排放部门与基础工业生产息息相关,碳排放权的大力约束必然会动摇传统的工业根基。

在现有能源框架下,我国当前的制造业基本处于“人口红利”消退的临界点上,如果再未能把握当前全球“绿色低碳”革命的浪潮,叠加传统能源框架下,劳动力红利逐步退却,我国制造业乃至经济整体在全球中的地位,势必将迎来越发严峻的挑战。就整体技术水平和在全球产业链条上的地位而言,“中国制造”亦处于全球中等水平,中高端产品制造的技艺及研发科技水平不足。尤其是高端产业、核心技术领域,国产替代的路径还很长。根据《2020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2019年我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为110.84,处于世界第三阵列。发达国家多以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作为本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优势项,而我国制造强国进程发展的主要支撑力仍为规模发展。

有业内人士认为,全球共振的碳中和战略之下,“双碳”目标的纵深演绎更类似一场“去产能”。与供给侧改革偏行政化手段去产能的维度不同,“双碳”要求下把不同属性企业负外部性的成本显性化,并内化到企业生产成本中,权责明确后更类似一种市场化的“调节产能”的手段,最终达到推动产业出清。

因此,中长期来看,“双碳”战略的推行无疑会提高绿色低碳等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比较优势,同时倒逼落后产能的节能化,这或均将一定程度改变制造业细分领域的产业格局。这种实现路径在于:企业分化的大势所趋之下,注重增强龙头的盈利能力并驱动其制造工艺的创新,从而引领整个行业的技术升级。

“碳排放权即发展权”意味着,发展阶段越靠后,工业体系越不健全的经济体受影响越大。伴随全球绿色低碳浪潮下,对于碳排放愈加严厉的限制,以及愈加高昂的碳税等成本,作为我国制造业的潜在竞争对手,印度、越南等国都面临着环保成本远高于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历史同期,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其人口红利期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减缓我国出口制造业可能的产业链转移等压力。

如果我国能主动作为地积极把握本轮全球“绿色低碳”革命,则不仅有望在新能源全产业链取得巨大优势,成为新能源全球主导国,同时也有可能打破二战后追赶型经济体40年奇迹的天花板,通过“高质量发展”步入发达国家行业。

钜派视角:2022中国“双碳”主线如何把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qykedu@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姓 名:
邮箱
留 言:

https://tb.53kf.com/code/client/7882d5ab6ca01c8c966619b40bfec61a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