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优 职 业 培 训 学 校 ​打 造 中 国 全 优 教 育 第 一 品 牌
同等学力申硕条件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同等学力申硕条件 > 碳排放管理师工作招聘(报考条件介绍)

碳排放管理师工作招聘(报考条件介绍)

发布时间:2022-01-22 16:53:23 同等学力申硕条件 浏览次数:506

2016年4月22日,170多个国家领导人齐聚纽约联合国总部,共同签署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该协定为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奠定了基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需要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至本世纪中叶实现零排放。欧盟已经宣布将在2050年实现零碳排放,中国在2020年9月22日宣布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来源

中国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建筑业的减排机会在哪里?

 

众所周知,现代人大部分时间在室内活动,建筑的运营消耗了大量的能源。目前全球能源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等。要控制建筑运营的温室气体排放,就要关注两个方向——减少建筑的能耗以及使用可再生能源

中国对于建筑能耗有较强的规定和执行力。我国自80年代就颁布了建筑能耗的强制规范,近40年来已更新多次,公共建筑的能效已经比80年代提升了65%。2019年我国颁布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指明了未来建筑节能的发展方向。目前全国已经有了不少成功的示范项目,但大范围推广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控制初始投资、既有建筑改造以及与主流的建筑设计相结合,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磨合。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近零能耗示范楼

中国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建筑业的减排机会在哪里?

 

合理使用可再生能源也能减少建筑运营的温室气体的排放。目前常见的技术包括屋顶光伏、太阳能热水、地源热泵等等。中国各地的差异很大,城市中建筑的可再生能源潜力有限,因此单体建筑需要因地制宜的利用可再生能源。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从区域的角度进行能源规划发展,使用或购买可再生能源会将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社区智慧电网

中国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建筑业的减排机会在哪里?

 

来源:theclimatecenter.org

建筑材料的生产是建筑业排放的另一个重要来源。传统建筑材料例如钢铁、水泥等都是高能耗的工业产品,而中国生产了超过全球一半以上的钢铁和水泥因此建筑材料的生产需要进行工艺的改进和提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及排放。国外在这方面的创新会更多,例如国外已出现吸收二氧化碳的混凝土在建筑项目中的应用;另一方面需要寻找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替代产品,例如在低层建筑中采用木结构,这种天然的材料可以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此外,也需要提倡循环经济模式,鼓励再利用废弃建筑材料,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及温室气体排放。

CarbonCure已经成功将吸收二氧化碳混凝土用于商业项目

中国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建筑业的减排机会在哪里?

 

来源:CarbonCure

Brock Commons:世界上最高的木结构建筑

中国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建筑业的减排机会在哪里?

 

来源:NaturallyWood.com

材料运输和建筑施工也具有减排的潜力,引入先进工业技术和管理机制可以减少碳排放,例如装配式建筑、3D打印技术以及资源的高效管理等等。

3D打印技术用于建造

中国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建筑业的减排机会在哪里?

 

来源:indiegogo.com

在更为广义的建筑业范畴,有更多的减排的机会。例如在城市规划中,更好的土地利用和公共交通系统能够减少市民交通出行的碳排放;景观设计可以使城市的公园绿地形成固碳循环系统;更好的建筑结构设计能够优化建筑结构,减少钢筋和水泥的使用,从而减少碳排放;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更好的评估建筑设计的环境影响,一些新型的软件例如Sefaira、Ladybug等可以快速进行性能化的分析,评估设计决策对于建筑能耗的影响。

Sefaira对建筑设计进行分析

中国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建筑业的减排机会在哪里?

 

来源:Sefaira

尽管有很多先进的技术可以节能减排,我们也应当看到建筑业的特殊之处——寿命长,使用期间面临很多的变化和挑战。我们拥有数量巨大的老旧建筑需要改造,提升建筑的性能往往需要更多的初始投资,新用户的需求与设计初衷也常常存在矛盾;建筑运营阶段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也会带来管理上的诸多困难,例如在业主希望节能减排时,用户却缺乏动力去进行自我减排。

建筑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承载了很多个性化的需求,需要实现很多的目标,在建筑运营的过程中也面临社会和个人带来的变化。从长期来看,建筑从设计、施工、运营直至拆除,这一个过程中经历了很多人的管理和控制;因此建筑业要实现更大规模的减排,需要所有环节的从业人员从自身的角度去努力,才能形成合力。为了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建筑业需要更多的专项研究——我们目前的研究和技术水平还远远不够,也需要国家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再到企业采取行动,直至个人实践低碳减排,这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了一些成就,但是距离《巴黎协定》的目标仍然不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qykedu@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姓 名:
邮箱
留 言:

https://tb.53kf.com/code/client/7882d5ab6ca01c8c966619b40bfec61a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