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优 职 业 培 训 学 校 ​打 造 中 国 全 优 教 育 第 一 品 牌
同等学力申硕条件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同等学力申硕条件 > 人力资源管理师报名(需要多少钱2022年)

人力资源管理师报名(需要多少钱2022年)

发布时间:2022-04-06 09:29:13 同等学力申硕条件 浏览次数:324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正在召开的两会上,有关“个人碳排放”话题引发关注。多份建议、提案涉及个人碳排放和消费端碳减排内容。

九三学社中央提出《关于加强个人碳排放行为规范法制建设的提案》表示,我国居民消费行为能耗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45%~50%,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消费体系,促进绿色产品消费、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亟需加强规范个人碳排放行为的法制建设。

个人生活消费、交通出行、能源使用、旅游行为等相关碳足迹的核算,是建立个人碳排放行为规范体系的重要基础。提案称,目前,我国个人碳排放行为规范方面还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

个人碳排放家底不清。目前,我国生活消费品、个人活动碳足迹基础数据缺乏,个人低碳行为减排核算方法不健全,难以对个人或家庭碳排放进行准确核算。

节能减排个人参与不足。碳排放远期效应引起的气候变化难以对个人近期行为产生影响,个人或家庭碳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政策引领约束不足导致很多人认为节能减排主要是政府和企业的事,公众对“碳达峰、碳中和”和节能减排的参与度严重不足。

低碳绿色标识制度不完善。个人节能减排行为主要依赖消费领域的绿色化、低碳化和废弃物循环利用。目前我国主要生活消费品的碳排放核算标准和低碳绿色产品的标识制度尚不健全,日常生活中低碳绿色产品的辨识度不高,难以推动公众养成选择绿色低碳消费品的习惯。

全国人大代表李东生在今年提交的建议中也表示,“双碳”目标的实现,不仅对中国经济结构提出了新要求,也要求社会公众实现向低碳生活方式转变,积极开展“全民减碳”行动,进而推动全社会的个体和家庭,有效形成绿色低碳生活、绿色消费的方式。

“个人碳排放”引关注,减排基础数据和核算方法仍需健全

碳足迹核算是建立个人碳排放行为规范体系的重要基础。图为一家服装企业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碳足迹标识”。摄影/章轲

李东生在调研中发现,在碳排放信息披露方面,我国城乡居民在践行节能低碳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部分民众对参与低碳减碳行动缺乏主动性、缺乏低碳减碳专业知识,对绿色低碳生活和消费方式缺乏实质奖励和支持等。

为此,李东生建议建立统一的个人碳排放计量平台,由国家环保部门牵头,在低碳意识较强的国内一线城市试点,逐步建立统一的全国城乡居民碳排放计量账户;根据年度个人生活碳排放数据监测,确认个人碳配额范围,为居民个体设置整体碳排放量限制,引导民众主动选择低碳生活消费方式。

李东生表示,要探索个人碳配额金融激励措施,将个人生活和消费行为与减碳相联系,推动民众重视减碳;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倡导呼吁全民参与,提高全民绿色消费意识。

九三学社中央的上述提案也建议:

建立生活消费品碳足迹标识制度,探索将消费品生产端碳排放量以及产品销售端和消费环节碳排放计入产品碳标签;公布碳减排和碳补偿实现方式,依据家庭或个人碳排放数据,区分贡献、达标、未达标、破坏不同档位,为个人根据自身情况确定碳中和行动提供科学依据。

制订统一的个人碳足迹核算标准,建立健全碳普惠法律制度,将公众减排行为进行量化核算,如核算居民乘坐公共交通、节电节水、旧物回收、生活垃圾分类与回收等行为,换取商业优惠、信用评价,兑换公共服务、融资授信或进入碳交易市场。

同时,设置家庭碳排放总额约束,倒逼消费者选择低碳产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标准标识制度。制定不同行业领域低碳产品筛选认证方法,探索建立绿色低碳标准标识量化评估办法。

民进中央《关于完善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加强碳核查数据质量监管的提案》建议,完善碳核查行业标准,提升碳核查数据精度,提升第三方核查机构能力。

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将“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列为“碳达峰十大行动”之一。该行动方案提出,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把绿色理念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大力发展绿色消费,推广绿色低碳产品,完善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制度。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目前,四川省泸州市、江苏省苏州市、山东省青岛市等城市都提出了各自的“数字碳账本”减排方案。

苏州建立了全国首个“数字碳账本”,并试图打造苏州乃至长三角地区碳普惠领域的全国样本;泸州市政府印发的《泸州市“绿芽积分”建设推进实施方案》提出,运用碳减排方法学,形成个人绿色生活积分算法。在此基础上,泸州银行等参与建立绿色生活激励回馈机制。企业的碳减排行为则纳入到泸州市企业环境信用考核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qykedu@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姓 名:
邮箱
留 言:

https://tb.53kf.com/code/client/7882d5ab6ca01c8c966619b40bfec61a8/2